移动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通知公告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为什么是这样的《昆华校歌》?(后附下载方式)
作者:办公室 来源:昆明一中 日期:2018-03-20 点击量:20539 字体: [] [] []

昆一中校歌——《昆华校歌》横空出世,短短几天时间,便已在校园里广为传唱。大家无不关心校歌创作的背景,也好奇为什么是这样的校歌?《昆华校歌》创作背后有怎样的艺术考量,又有怎样的故事,新闻社记者独家对话《昆华校歌》作曲者尹小珲学长,一一为你解答。

1.记者:学长,由您谱曲的《昆华校歌》32日经学校官方微信平台推出后,点赞无数,这反响在您意料之中吗?

尹小珲:非常感谢大家的关注与鼓励,我认为这主要是广大校友和一直关心昆一中的朋友们对一中的情谊,看到这样一首作品的问世,以此作为对一中情感的表达纽带,我本人也是带着这样的情怀来创作,也许在这一点上和大家产生了共鸣。

2.记者:面对最初版本的校歌,给您怎样的第一印象呢?

尹小珲:学校给我原版校歌的时候,我第一时间进行了照谱的视唱。龚自知先生是著名的文化先贤,曾经任教于母校。在他的歌词中也饱含了对昆华中学及同学的感情与希冀,其文字不可谓不精辟与精彩。


3.记者:从开始构思到完成最终的谱曲,您前后花了多长时间呢?

尹小珲:昆一中是一所拥有逾百年历史的名校,如何在一分半左右时间的作品中体现,除了歌词本身,我还将其归纳为“雅”“博”“健”“奋”。这点一旦确定,音乐上的结构也就定下来了。按照这个出旋律,加上配器大概花了一周左右时间完成了作品的创作。

4.记者:很多人初读《昆华校歌》歌词,用词典雅,但感觉有些蹩口,因此认为这首歌不利于谱曲演唱,现在听到您谱曲的版本,很多人纷纷说好听,朗朗上口,您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

尹小珲:歌词的创作的确有其特殊性,每个句尾的归音很重要,也就是词句本身从朗读的角度就要具备较好的韵律。这样的话既便于谱曲,也利于传唱。那么,我们时空回转至数十年前这首词诞生的时候,我并不能确认其就是专为歌曲而写作的词,而那个年代也没有以“普通话”为读音标准。所以今天的我们用普通话去朗读或试着演唱,在第一时间的确有些不适应。但是,我的任务就是要以此为基础创作一首便于传唱的校歌,可以说,我是反复诵读该作,甚至尝试过昆明话、红河话等方言……以从中一探语言带给我们的无穷力量,最终找到了适合的曲调。

5.记者:我们知道,大部分校歌一开头都偏向于进行曲风格,比较激昂,而《昆华校歌》的曲风,既现代又古典,很有民国范,您为什么做这样的融合?

尹小珲:昆一中我认为是一所具有大学气质的中学,又承载了百余年的文化历史积淀。这种历史的、人文的、自由的、浪漫的、博大的精神要用最优美的旋律歌唱出来。而音乐也具有时空延展的功能,相对舒缓的节奏更能将人们在第一时间带回那段青春无悔的岁月。而副歌部分选用了向上、阳光的曲风,这也是任何一个时代青少年最需要的正能量与追求所在。


6.记者:校歌后期录制,您也一直在现场,当看到您写下的一串串音符最终变为一首优美的作品,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下您当时的心情吗?

尹小珲:这次录制,邀请了国际首席爱乐乐团、亚洲爱乐合唱团、中国广播少年合唱团等当今规格最高的录音艺术家们参与,选择了声场最好的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歌舞团录音棚,录音与混音都是G20元首峰会等重要国事活动的御用录音师,力求将作品制作成标杆。我作为监制,在录音现场听到监听音箱里面流淌出的美妙乐音,想象着在一中校园内回荡着它们,心情是非常激动的。也十分感谢学校的信任,给我这样一个机会和荣誉。


7.记者:《昆华校歌》广受赞誉,除了您本身高超的音乐造诣,还和您与昆一中身深厚的渊源和情感分不开,您能和我们说说您的昆一中故事吗?

尹小珲:我的父亲是昆一中的一名教员,在一中工作三十余年。我很小的时候就居住在一中美丽的校园内,很多当年的歌曲《小草》《再见吧,妈妈》《十五的月亮》《在希望的田野上》都是通过学校的大喇叭听会的,德沃夏克的《新世界交响曲》、贝多芬的第三交响曲《英雄》等世界名曲也是那个时候就听到过并留下印象的。我儿时的记忆里充满了学校武术队练功同学的身影,学校腰鼓队飒爽的英姿,学校足球队的声名在外,学校合唱团的嘹亮歌声……连骑自行车都是在校园里学会的。后来在一中度过了初一至高三的时光,更是无数美好回忆留于心间。初中三年,每天早晨都与张金老师一起练声,偶尔路过的邱挽华校长还会进来与我们一道练习。高中的时候,老师和同学们每天早上七点都能在校园里听到我晨练的悠扬号声。那时,我也指挥学校合唱团在昆明市中学生合唱比赛中夺得了金奖。每年的学校运动会则像一个嘉年华,班级里的运动健将们就是这时候的大明星,有文艺特长的同学们也能够在闭幕式的文艺晚会上一展才华,学校管乐团奏出的首首金曲则更是其他学校望尘莫及的一大特色。就连食堂的炸洋芋、炸鸡腿和炒米线也是至今不能忘怀的记忆美食。一中在我的记忆中,无论你是学习好、体育好、文艺特长好、还是人好……在同学们眼中永远是最好、最棒、最牛的同学,这是我们经常在校友聚会时谈到的。这样一所暖心的学校,有这么多可爱同学的学校,当然,还有那么多可敬的老师的学校自然而然会永远的,深深的埋藏在我们心底并为之骄傲与自豪,这种情感是主动并发自内心的。

8.记者:《昆华校歌》已经开始在校园里传唱,作为曲作者,学弟学妹在学唱这首歌时,应该怎样更好地进入、理解、掌握这首歌呢?

尹小珲:演唱歌曲最基本的要求是音准、节奏、咬字。节奏里有很多附点,希望同学们演唱时准确把握,该拖够的拍子一定要唱满时值。一定按照普通话音韵演唱歌词,前后鼻音要分清哦……以上大家都可以在录制好的作品中很好地找到示范。我也希望同学们能在此官方版本的基础上发挥出更多的版本,如校园民谣等风格。对了,最开始的简谱版本写的是C调,但后来我们当时商量适合学生演唱,已经调整为B调了,录音的版本也是按B调录的,希望同学们可以轻松歌唱。


9.记者:一中也有一部分学弟学妹向往音乐类院校,音乐类专业,作为中央音乐学院的优秀毕业生,你有什么好的建议给他们呢?

尹小珲:昆一中一直是一所兼容并包的学校,有很多有才华、有理想的同学,这其中就包括在音乐方面有天赋且一直坚持学习和付出汗水的同学。在音乐学习的道路上有“明师”指引很重要,这里特指“明白”的导师而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有名的老师,当然家长的支持、自己的坚持都是必不可少的。我最近听说一中还开设了特色班,这也为一部分同学将来报考985211等重点综合类大学的高水平艺术团打开了一扇大门,我长期受邀担任高校高水平艺术团的评委,也比较了解相关情况。所以除了专业的音乐艺术院校,还有一流的综合类大学等,如果同学们有任何这方面的需要,我将不遗余力的为大家提供信息与帮助。昆华校园人杰地灵,我相信会有更多有才华的同学能够实现自己的音乐梦想。



《昆华校歌》演唱及伴奏版下载方式:

1.复制以下链接,在网页中打开即可下载:http://www.kmyz.com.cn/cn/singleArticle/228/1.html

2.登录“昆明市第一中学官网首页—学校概况——昆华校歌”进行下载。



在荡气回肠的古曲新音中回忆你的心气怎样生成

——昆一中校歌《昆华校歌》听后感


——昆一中2000届校友韩敬源


从昆一中毕业18年之后,我开始思考高中生活在我成长中的意义,高中母校带给我不易觉察的人生动力,他在一定程度上为我生命的成色调好了灿烂的底色。与大多数同学不同,我小学入学晚,中途又留了一级,当我从昆一中毕业的时候已经20岁,不是少年已成青年。如今已是人近中年,在琐碎日常生活的浸润和工作生活压力的蒸熏之下,时时有迷茫和困倦感,好在生命与现代诗有缘,在西安外国语大学求学期间遇到著名诗人伊沙老师,拜其为师,这些年写下了一些不错的现代诗,以慰藉饥饿的灵魂。

当学弟王倡剑在微信公众号中推出昆一中校歌《昆华校歌》时,我闭着眼睛听完,某种涌动于心的力量在回荡,少年时光青春岁月倒放胶片一般在光影斑驳的恍惚记忆中闪动。对未来充满无限憧憬的青春、跃动的生命节律、心怀天下的抱负和好男儿志在四方的理想情怀如此清晰地在校歌澎湃的旋律中回环荡漾。中年生活似乎处在一个不谈理想的黑洞中,假如母校没有扎扎实实地为一个少年的成长注入这样的心气,他可能在未来的成长路上迷失在沙漠中而无法越过。诞生于民族追求独立历程中的校歌在朴实的言辞中吟唱出昆一中110多年来深厚的文化底蕴,注入少年们致知求真的脉搏,成为我们血液的一部分。古曲新音中上古的雄风和现代的精神融为一体,正是昆一中在潜移默化中浸润他的学子的精神外化。

校歌让我们在昆一中时期形成的精神有了一种质的外化和精神的符号,也让我去找回曾经意气风发的初心。那是一个人行走于世界,心怀家国生民必不可少的理性情怀。与在校的学弟学妹们共勉,青春注定充满悔恨,你总觉得没有准备得更多,珍惜在昆华园的日子,未来之路才心气满满。当少年时光倒放胶片一般在光影斑驳的恍惚记忆中闪动的时候,你才能从容地看见碧海白帆。


昆一中历史教师俞雪梅

昆华园有校歌了,词磊落而整肃,曲庄重有古风。乍一听,像是穿越了时空。

昆华园确实一直有自己的节奏,无声的。记得还住在学校时,有一天不知什么原因去商业街奔波了半天,时值阳光灼热,心浮气躁地回到学校,一进大门,陡然觉得气息芬芳,宁静清凉,不自觉地放缓脚步,专门选着花树下、池塘边的路径踱回宿舍,无意间看见草地上身着校服的少女,蒲公英和紫云英编成的花环缠在指间,书本搭在膝上,一只猫咪静静蹲伏在旁边。阳光在两个美好的身影上染出一圈金黄的光晕,岁月若如歌,这当是最温柔清新的一首。那一幕,很长时间烙印在我的记忆里。

总觉得一个地方的气度和神韵不是用金钱和数据可以任意打造的。无论是曾经沧桑破败的校园,还是今天质朴凝练的建筑群,一中总有着那么一种从容离世的气质,令每一个身处其间的人不知不觉就随了它的气场。毕竟,这里的花草木石在百年间已经见识过太多风起云涌,迎送过无数芳华青春,无论外面的世界如何变化,在这里,有些东西从来没有改变过。

我当然知道这里并不是世外桃源,百年来世界的脉动,总和这里息息相关,从这里出发的少年无一不是心怀天下的旅人,而这座校园的使命在于把知识装进他们的行囊,只不过,有了这里的日月浸润,在昆华园里耕耘的人,除了折腰摸索地上的六便士,更经常举目寻找天际的明月光。而昆华园的旅人们总会不知不觉在行囊里多放进一些信念,一些期待,一些理想主义的热情和担当。因为这些多出来的承担,他们起步似无痕,行来足下却有风声。

耽于幻想很容易,但是天知道,做一个理想主义者有多难。越是随波逐流的必然,就越是衬托出固执坚守的美丽。

这所校园的旋律,从它时光的开始就没有变过,百年的时光中,一代一代人传承着不曾褪色的初心。

年年昆华园内繁花盛时,骊歌声起。

也许以后,年年都会有稚嫩优美的声音唱彻这首昆华的未央歌,仿佛那些离别从来不曾发生过。